SLC模式

为了满足庞大的数据处理需求,企业对储存设备的需求逐渐以大容量为导向;高密度储存俨然成为一种新趋势。几种不同型态的闪存应运而生:单层式储存(SLC)、多层式储存(MLC)、三层式储存(TLC)。

下图清楚呈现各种闪存的差别。每块圆饼代表一个储存单位;举例说明,单层式储存(SLC)技术可在每储存单位中记录1位的数据、三层式储存(TLC)技术在每储存单位中记录3位的数据。

将上述闪存的单一储存单位拉出来细看,便可清楚知道之间差异:单层式储存(SLC)的储存容量最少,但写入速度快;三层式储存(TLC)则正好与其相反。所以若要使用SLC存放与其他技术(如TLC)同等量的数据,就需要3倍的储存单元,当然成本也随之增加。

然而,现行市场既需大容量储存、又讲求速度,对成本更是不容妥协。为了满足客户需求,创见提供两种解决方案—「SLC快取1」与「SLC模式」,为客户在成本、速度与储存容量间提供了折衷办法。

1此技术为TLC闪存专用。

SLC快取 (SLC Cache)

此技术于TLC装置中划分出一块缓冲空间模拟为SLC,在这范围内的速度可获得提升。但当缓冲空间用完后,速度将会回复至原TLC层级。

SLC模式 (SLC Mode)

「SLC快取」的限制,使其无法满足持续高速读写的需求。因此在这基础上,开发出「SLC模式」。不同于「SLC快取」有缓冲空间耗尽的问题,「SLC模式」将整块TLC视作 SLC,仅处理1位数据,如此便可摆脱限制,高速读写的效能可以保持不变

技术虽然减少了TLC的每单位储存容量,须以三倍TLC空间弥补,但因为TLC成本相较于SLC低了数十倍,因此「SLC模式」成为兼顾成本、速度与储存容量的新选择。

结论

虽然在耐用度与资料保存方面,SLC与MLC皆具优势,然而随着技术演进,「SLC模式」突破了TLC的先天限制,使其拥有超越MLC、更可与SLC媲美的耐用度;同时在成本方面还能与上述两者拉开大幅差距。简单说,「SLC模式」对于工业应用来说不适为另一替代方案。

推荐产品

创见部分产品提供技术客制化服务,详细的资讯请与我们联系。

您已经同意cookies的设置,但可以随时撤回您的同意。若您想进一步了解本网站所使用的cookies,请参阅Cookies声明变更设定

您已经拒绝cookie的设置,但可以随时再表示同意。若您想进一步了解本网站所使用的cookies,请参阅Cookies声明变更设定